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西医结合学报》 > 2005年第2期
编号:11007381
肝星状细胞凋亡与线粒体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西医结合学报》 2005年第2期
肝星状细胞,,],肝星状细胞;,细胞凋亡;,线粒体,1线粒体介导细胞凋亡的机制,2中医药与肝星状细胞凋亡,3结语,[参考文献]
     [关键词] 肝星状细胞; 细胞凋亡; 线粒体

    肝星状细胞(hepatic stellate cell, HSC)活化增殖是形成肝纤维化的主要因素。活化的HSC转分化为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表型,产生大量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(extracellular matrix, ECM)成分,同时活化的HSC表达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1(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, TIMP1)、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2(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, TIMP2)以及转化生长因子β(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, TGFβ)等阻碍ECM的降解,加重肝纤维化的程度。HSC活化后表型很难逆转,通过细胞凋亡使HSC减少是治疗肝纤维化的策略之一[1]。目前HSC凋亡主要有线粒体、死亡受体Fas/FasL、p75/NGF、黏附分子、活性氧等几条途径[2]。线粒体途径作为其中之一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
     1 线粒体介导细胞凋亡的机制

    线粒体途径引起的凋亡主要是线粒体上游信号分子作用于线粒体膜,Bcl2蛋白家族活化形成蛋白通道,线粒体PT孔(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, PTP)开放,凋亡活性物质如细胞色素C(cytc)、Smac等释放引起下游caspase家族蛋白活化并作用于相应底物引起细胞凋亡[3]。

    1.1 Bcl2家族活化 Bcl2家族蛋白多分布在细胞内膜系统,其中在线粒体外膜上分布最多,它们的变化调节着膜通道的开放和促凋亡物质的流动,是信号传导的关键一步。正常状况下,Bcl2基因位于18q21,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启动子,蛋白编码区为第2、3个外显子。经转录翻译形成2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量为26 kD的Bcl2α和21 kD的Bcl2β两种蛋白。其结构特点为羧基端有一19个疏水氨基酸组成的疏水片断,能使Bcl2蛋白插入膜结构中,并有多个高度保守的功能片断:SN、SⅡ/SⅡC BH1和BH2[4]。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许多基因结构与Bcl2基因相似,除了在BH1和BH2有高度保守性之外,在氨基端还有一个比较保守的区段S1。在线粒体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中,Bcl2家族的表达产物对线粒体内一些促凋亡因子的释放具有调控功能。Bcl2家族的凋亡蛋白由抑制凋亡蛋白和促进凋亡蛋白两类蛋白质所组成,包括Bcl2、Bclxl、Bclxs、Bax、Bad、Bag1、Bak、Bik和Bid等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18642 字符